最新通知
省 | 婦 | 兒 | 中 | 心 | 再 | 創(chuàng) | 新 | 功
達芬奇機器人
助年齡最小患兒手術成功!
省婦兒中心新生兒外科
微創(chuàng)外科技術再上新臺階
8月26日上午,海南省婦女兒童醫(yī)學中心新生兒外科聯(lián)合麻醉科、手術室及病理科等組成的強大團隊,為年齡僅3月28天,體重4.5kg的患兒小魚(化名)進行了達芬奇機器人下長段型巨結腸根治術。小魚也是海南省目前接受此類達芬奇手術年齡最小的患兒。這標志著海南省婦兒中心新生兒微創(chuàng)外科技術上升到一個新的臺階。
小魚2個月前曾在海南省婦兒中心診斷患有先天性巨結腸(長段型)。這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新生兒消化道畸形,是由于寶寶在胚胎發(fā)育時期,腸壁內的神經細胞發(fā)育停頓所導致。沒有神經細胞的腸管無法像正常腸道一樣蠕動,腸內容物沒有辦法正常排出,堆積在腸道內,導致腸管擴張,出現胎便排出延遲、頑固性便秘、腹脹等癥狀。腸管擴張嚴重時甚至會出現小腸結腸炎、腸道穿孔等嚴重的并發(fā)癥。
小魚在經過一段時間保守治療后,病情沒有明顯改善,因為腹脹、便秘導致吃奶差,體重也僅有9斤。在經過咨詢醫(yī)生后,寶寶的父母也終于下定決心,想通過手術來根治孩子這個病。
因為寶寶年齡小與體重較輕,海南省婦兒中心新生兒外科王海陽主任決定選用操作更為精細的達芬奇機器人手術。
經過積極的術前準備,由海南省婦兒中心新生兒外科、麻醉科、手術室及病理科等組成的強大團隊,于8月26日上午,對小魚實施了這次復雜且頗具難度的手術。手術中醫(yī)生在小魚腹部做了3個8毫米大小切口,通過操作穿過切口的3個機械臂,靈活的進行血管和組織的分離。手術歷時5個半小時,手術過程順利,且術中出血較傳統(tǒng)微創(chuàng)手術更少,目前小魚病情逐漸恢復。
圖為新生兒外科、麻醉科、手術室團隊
王海陽主任表示,達芬奇機器人手術并非是機器人獨立完成,它賦予醫(yī)生一雙高清的眼睛和運動自如的手,使醫(yī)生能將微創(chuàng)技術更廣泛應用于復雜的外科手術。真正的主刀醫(yī)生在手術臺旁邊的操作臺向機器人發(fā)出指令,指揮并控制機器人做手術,術中操作更靈活、更快捷、更精準。助手醫(yī)生則在手術臺上輔助它完成一些工作。因此,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對手術團隊配合的要求很高。達芬奇并非適合所有患兒、所有手術,選擇使用達芬奇,是在合適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出血及損傷,讓手術效果更好,為患兒減輕痛苦,術后恢復更快更好。
專家簡介
王海陽
王海陽副主任醫(yī)師,新生兒外科主任。從事新生兒外科及小兒普外科工作20年,具有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已主刀完成新生兒外科相關疾病5000臺次的手術量。擅長新生兒外科常見病及疑難重癥疾病的救治及嬰幼兒疾病的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正逐步開展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手術。主要研究方向:圍生期先天性結構畸形的多學科合作項目,危重癥胎兒期手術干預等。
從2019年到海南省兒童醫(yī)院工作2年來,開展了多例的海南省首例手術,如:海南省首例早產兒低體重兒III型食管端端吻合,食管氣管瘺修補手術;腹腔鏡下腸旋轉不良矯治術;新生兒梨狀窩瘺手術;頸部巨大淋巴管瘤切除術;腹腔鏡下十二指腸側側吻合術;胸腔鏡下左側膈肌折疊術;早產低體重兒腹膜透析手術;II型食管閉鎖手術;胸腔鏡下右側膈疝補片修補手術;舌部血管瘤瘤體內注射;早產兒低體重兒腹腔鏡十二指腸隔膜切除,腸吻合術;新生兒腎母細胞瘤切除;腔鏡下肛門成形術;V型食管閉鎖,經頸部手術;新生兒食管重復畸形等。相關新生兒疾病的診治,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出診時間:
長濱路海南省兒童醫(yī)院每周三上午。
科室電話:
36699355 / 36699363
省 / 婦 / 兒 / 中 / 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