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6ig30"></cite>

      <ul id="6ig30"><meter id="6ig30"></meter></ul>
        <i id="6ig30"></i>
          <ul id="6ig30"></ul>
        • <ul id="6ig30"><meter id="6ig30"></meter></ul>
        • 健康教育

          您的位置: 首頁 > 健康教育 > 健康教育知識

          2017年世界提高抗生素認識周:抗菌藥物使用十大誤區(qū)

          發(fā)布日期:2017-11-21 15:20      作者:      點擊:1791


          每年11月的第三周,是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確定的“世界提高抗生素認識周(World Antibiotic Awareness Week,WAAK)”。

          今年的主題是

          服用抗生素前要咨詢合格醫(yī)務人員

          (Seek advice from a qualified healthcare professional before taking antibiotics)

          抗生素是一種珍貴資源,因此在服用前得到正確咨詢十分重要。這不僅確保您和您的家人獲得最佳治療,負責任地使用抗生素還有助于減少抗生素耐藥威脅。

          抗菌藥物使用十大誤區(qū)

          誤區(qū)一:抗菌藥物=消炎藥

          抗菌藥物不直接針對炎癥發(fā)揮作用,而是針對引起炎癥的微生物起到殺滅的作用。消炎藥是針對炎癥的,比如常用的阿司匹林等消炎鎮(zhèn)痛藥。多數人誤以為抗菌藥物可以治療一切炎癥。實際上抗菌藥物僅適用于由細菌引起的炎癥,而對由病毒引起的炎癥無效。人體內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如果用抗菌藥物治療無菌性炎癥,這些藥物進入人體內后將會壓抑和殺滅人體內有益的菌群,引起菌群失調,造成抵抗力下降。日常生活中經常發(fā)生的局部軟組織的淤血、紅腫、疼痛、過敏反應引起的接觸性皮炎、藥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癥等,都不宜使用抗菌藥物來進行治療。

          誤區(qū)二:抗菌藥物可預防感染

          抗菌藥物僅適用于由細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癥,對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傷風、流感等患者給予抗菌藥物治療有害無益??咕幬锸轻槍σ鹧装Y的微生物,是殺滅微生物的,沒有預防感染的作用,相反,長期使用抗菌藥物會引起細菌耐藥。

          誤區(qū)三:廣譜抗菌藥物優(yōu)于窄譜抗菌藥物

          抗菌藥物使用的原則是能用窄譜的不用廣譜,能用低級的不用高級的,用一種能解決問題的就不用兩種,輕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聯合使用抗菌藥物。在沒有明確病原微生物時可以使用廣譜抗菌藥物,如果明確了致病的微生物最好使用窄譜抗菌藥物。否則容易增強細菌對抗菌藥物的耐藥性。

          誤區(qū)四:新的抗菌藥物比老的好,貴的抗菌藥物比便宜的好

          每種抗菌藥物都有自身的特性,優(yōu)勢劣勢各不相同。一般要因病、因人選擇,堅持個體化給藥。例如,紅霉素是老牌抗菌藥物,價格很便宜,它對于軍團菌和支原體感染的肺炎具有相當好的療效,而價格非常高的碳青霉烯類的抗菌藥物和三代頭孢菌素對付這些病就不如紅霉素。而且,有的老藥藥效比較穩(wěn)定,價格便宜,不良反應較明確。另一方面,新的抗菌藥物的誕生往往是因為老的抗菌藥物發(fā)生了耐藥,如果老的抗菌藥物有療效,應當使用老的抗菌藥物。

          誤區(qū)五:使用抗菌藥物的種類越多,越能有效地控制感染

          現在一般來說不提倡聯合使用抗菌藥物。因為聯合用藥可以增加一些不合理的用藥因素,這樣不僅不能增加療效,反而降低療效,而且容易產生一些毒副作用、或者細菌對藥物的耐藥性。所以合并用藥的種類越多,由此引起的毒副作用、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就越高。一般來說,為避免耐藥和毒副作用的產生,能用一種抗菌藥物解決的問題絕不應使用兩種。

          誤區(qū)六:感冒就用抗菌藥物

          病毒或者細菌都可以引起感冒。病毒引起的感冒屬于病毒性感冒,細菌引起的感冒屬于細菌性感冒??咕幬镏粚毦愿忻坝杏?。其實,很多感冒都屬于病毒性感冒。嚴格意義上講,對病毒性感冒并沒有什么有效的藥物,只是對癥治療,而不需要使用抗菌藥物。大家可能都有過這種經歷,感冒以后習慣性在藥店買一些感冒藥,同時加一點抗菌藥物來使用。實際上抗菌藥物在這個時候是沒有用處的,是浪費也是濫用。

          誤區(qū)七:發(fā)燒就用抗菌藥物

          發(fā)燒的原因很多,包括急性感染、免疫性疾病、燒傷、手術、出血、腫瘤等,抗菌藥物僅適用于由細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癥發(fā)熱,對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傷風、流感等患者給予抗菌藥物治療有害無益。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者多為病毒引起,抗菌藥物無效。

          誤區(qū)八:頻繁更換抗菌藥物

          抗菌藥物的療效有一個周期問題,如果使用某種抗菌藥物的療效暫時不好,首先應當考慮用藥時間不足。此外,給藥途徑不當以及全身的免疫功能狀態(tài)等因素也可影響抗菌藥物的療效。如果與這些因素有關,只要加以調整,療效就會提高。頻繁更換藥物,會造成用藥混亂,從而傷害身體。況且,頻繁換藥很容易使細菌產生對多種藥物的耐藥性。

          誤區(qū)九:一旦有效就停藥

          抗菌藥物的使用有一個周期。用藥時間不足的話,有可能根本見不到效果;即便見了效,也應該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服夠必須的周期。如果有了一點效果就停藥的話,不但治不好病,即便已經好轉的病情也可能因為殘余細菌作怪而反彈。

          誤區(qū)十:輸液更有效

          濫用注射劑的現象在我國仍普遍存在, 突出地表現在兒科。目前, 大多數醫(yī)院兒科門診應用抗菌藥物的途徑多為靜脈滴注給藥。據報道, 兒童輸液量可占門診輸液總量的93.7%, 其中抗菌藥物可占兒童輸液量的97.3%, 甚至可達100%。造成此種現象主要是醫(yī)、患兒家長雙方對濫用注射劑的危害性均認識不足, 習慣將靜脈給藥作為首選, 患兒家長往往還會主動要求輸液,甚至錯誤地把葡萄糖當作補藥。


          在线首页av免费观看,欧美日韩AⅤ在线视频,国产三级无码不卡视频,欧美性色黄网在线观看
          <cite id="6ig30"></cite>

              <ul id="6ig30"><meter id="6ig30"></meter></ul>
                <i id="6ig30"></i>
                  <ul id="6ig30"></ul>
                • <ul id="6ig30"><meter id="6ig30"></meter></ul>